创际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公司简介
企业荣誉
建工英才
服务领域
房屋建筑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
公路工程
钢结构工程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古建筑工程
桥梁工程
地基与基础
环保工程
集团文化
企业文化
党群建设
员工风采
集团新闻
联系我们
Chuangj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施工行业改革!
施工行业改革!
来源:
|
作者:
other1403
|
发布时间:
2021-03-27
|
488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近,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围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有关情况发表讲话。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已于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方案中明确:
以下为住建部官网发布的具体方案: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已经2020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优化审批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9号)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做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以下统称企业资质)认定事项压减工作,现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精简企业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简化资质标准,优化审批方式,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束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优化建筑市场营商环境,确保新旧资质平稳过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对部分专业划分过细、业务范围相近、市场需求较小的企业资质类别予以合并,对层级过多的资质等级进行归并。改革后,工程勘察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综合资质、行业资质、专业和事务所资质,施工资质分为综合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工程监理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或不分等级),资质等级压减后,中小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放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体压减情况如下:
1.工程勘察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4类专业资质及劳务资质整合为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勘探测试等3类专业资质。综合资质不分等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
2.工程设计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21类行业资质整合为14类行业资质;将151类专业资质、8类专项资质、3类事务所资质整合为70类专业和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事务所资质不分等级;行业资质、专业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
3.施工资质。将10类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民航工程的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8类;将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综合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其中,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在本行业内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
4.工程监理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取消专业资质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农林工程资质,保留其余10类专业资质;取消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不分等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
(二)放宽准入限制,激发企业活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企业资质标准,大幅精简审批条件,放宽对企业资金、主要人员、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的考核要求。适当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规模上限,多个资质合并的,新资质承揽业务范围相应扩大至整合前各资质许可范围内的业务,尽量减少政府对建筑市场微观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下放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办事。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和部分资质类别,开展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将除综合资质外的其他等级资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资质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方便企业就近办理。试点地方要明确专门机构、专业人员负责企业资质审批工作,并制定企业资质审批相关管理规定,确保资质审批权下放后地方能够接得住、管得好。企业资质全国通用,严禁各行业、各地区设置限制性措施,严厉查处变相设置市场准入壁垒,违规限制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承揽业务等行为,维护统一规范的建筑市场。
(四)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动企业资质审批事项线上办理,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逐步推行电子资质证书,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并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企业资质信息。简化各类证明事项,凡是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证明材料,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加快推行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制使用范围,明确审批标准,逐步提升企业资质审批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坚持放管结合,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事后责任追究,对负有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的企业、人员依法严厉追究法律责任。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引导建设单位合理选择企业。持续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完善工程招标资格审查制度,优化调整工程项目招标条件设置,引导建设单位更多从企业实力、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自主选择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企业。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机构,为业主选择合格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引导企业依法自主分包。
(二)完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落实注册人员责任。加快修订完善注册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注册人员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动建立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持续规范执业行为,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为提升工程品质、保障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改革措施落地。制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指标说明,进一步细化审批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地方审批人员的培训,提升资质审批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定期对地方资质审批工作进行抽查,对违规审批行为严肃处理,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取消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资格。
(四)健全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有效控制工程风险。
(五)做好资质标准修订和换证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标准等修订工作,合理调整企业资质考核指标。设置1年过渡期,到期后实行简单换证,即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
(六)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加大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释疑解惑,让市场主体全面了解压减资质类别和等级的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市场主体反映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整体来说,此次改革力度较大,放宽了入场准入门槛。合并资质与综合资质大大拓宽了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如此一来企业对建造师的用人需求也将增大,对我们来说是利好消息。
有很多朋友觉得,施工企业资质合并,会对市场上建造师需求数量产生正向影响,为何这么说?
建筑企业资质改革历程
要想了解这次《改革方案》会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我们就先要知道此前的建筑企业资质改革的种种变化,以及对于建造师人数的配置要求是怎么样的。
本次改革对我们有何影响
虽然目前最新版资质标准框架还未公布,但是《改革方案》已确定。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次改革在我国建筑企业资质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对个人与企业都有着深远影响,我们从“企业”和“个人”两方面来看。
对企业的影响
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说明》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段内容:
①准入门槛降低
随着《改革方案》的出台施行,原先的二三级资质合并为乙级资质。企业现有资质证书登记保持不变(最低等级的换发乙级资质证书)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范围,对中小企业是极大利好,有利于企业孵化和成长,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②业务承揽范围扩大
10类施工特级资质,包括房建、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一共10个类别,整合为综合资质。甲级与乙级资质虽然如何合并还未可知,但原有资质类别减少到原先的一半。那么很显然,部分资质承揽业务的范围一定会显著增加。
将所有的资质等级原则上都压减为甲乙两级,有的资质只设置一个等级,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范围。根据预测,可能会以略高于目前三级资质的标准作为乙级资质标准,但乙级却可以享受目前二级资质所拥有的的承揽业务范围。因此,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都称得上利好消息。
>>>>
对个人的影响
①小型企业受益,市场蓬勃发展
对企业的影响,会转而影响到行业从业者。我们可以看见,本次改革改变了最低准入门槛,三级资质企业将最大受益。这部分企业现在占据了90%以上,因此当准入门槛降低,改革后可承接工程范围增加,对建造师证书的需求一定会增大。
②对建造师数量的需求预计
同时,合并资质并不等同于放开了资质对建造师数量的要求。目前的资质体系中,一级二级资质要求的是业绩,三级才要求建造师数量。而改革后,预计甲级企业要求业绩,乙级企业(二级+三级)要求建造师数量。从这点上看,对建造师的数量需求反倒会增长。
③个人执业更有优势
企业资质的淡化,势必会加强个人执业资格的强化管理。当施工资质等级区分减弱,当每个企业的业务承揽范围增大(尤其像综合资质这种,由曾经10个类别资质合并而来存在),那么甲方如何挑选自己心仪的企业?
这也就意味着个人项目业绩良好的建造师执业者成为了关键,这对建造师执业者这也是个利好。也许某一天,建设单位招标时,挑的不再是企业,而是某个具有丰富经验且业务能力优秀的项目经理。
该保留的标准,一定会保留。同时,如果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建造师证书和项目经理,就接不到项目,接不到项目业绩不够也就没法升级资质。所以只要建筑行业在发展,需求一定是增加的。
总结一下,建筑企业资质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对于保持资产管理的稳定性,促进建筑市场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建造师的证书价值不仅不会受到冲击,相反还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等待新版资质标准框架的正式出台,同时也要做好迎接新机遇的准备。
上一篇:
公司领导参加装配式建......
下一篇:
创际集团开展安全质量......